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解放軍這名國寶級院士離世 曾解開錢學森“密碼”

星之球科技 來源:法制晚報2017-12-11 我要評論(0 )   

據《解放軍報》官方微博消息,國防科技大學原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同志因病于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時逝世,享年89歲。

 據《解放軍報》官方微博消息,國防科技大學原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同志因病于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時逝世,享年89歲。
解放軍這名國寶級院士離世 曾解開錢學森“密碼”
長期關注軍工領域的小伙伴們可能知道,高伯龍院士長期從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對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關激光陀螺原理樣機、實驗室樣機等。我國第一個環(huán)形激光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造成。
激光陀螺究竟有多重要?現代戰(zhàn)爭中,以激光陀螺為核心部件的自主導航系統,能使飛機、艦船、火箭、導彈等運動載體不依賴外部導航信息,不受各類通訊系統的限制,精確制導。這項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等極少數國家掌握。而創(chuàng)造這一佳績的,就是高伯龍領銜的國防科技大學激光陀螺團隊。
這項高精尖的研究,最初起源于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留下的兩張小紙片。
上世紀60年代,在激光誕生后不久,“環(huán)形激光器”作為新型導航設備的核心,引起了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科學家的普遍關注。當時,美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激光陀螺儀,引發(fā)了世界導航領域的一場革命。
錢學森以他對新技術的敏銳,建議國防科技大學開展激光陀螺研究,并將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寫在紙片上,交給了學校一位領導。學校迅速成立由高伯龍、丁金星等13人組成的課題組,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激光陀螺研制。
 
解放軍這名國寶級院士離世 曾解開錢學森“密碼”
在承擔這項任務之前,高伯龍的興趣一直都在理論物理研究領域,而非應用物理。放棄被自己視作學術生命的理論物理研究,轉而從事應用物理研究,對高伯龍來說是最為痛苦而艱難的。盡管如此,他還是毅然決然投入到了研究之中:“真正的愛國應該是把自己的前途與國家的利益密切結合。”
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顯而易見:激光陀螺研制不僅集成了光、機、電、算等眾多高技術,更涉及超高精度拋光、極低損耗鍍膜、裝配總成等尖端工藝。以當時國內的科研條件與工藝水平,這項研究簡直比登天還難。
創(chuàng)業(yè)之初,團隊什么都沒有,“就連鐵架子、點焊機、高壓電源這些最基本的器材都是自己做的。”更為要命的是,他們連制作激光器用什么材料也不知道。但他們沒有放棄。沒有實驗場所,他們把廢棄食堂改成實驗室;沒有軟件,就自己動手編程;經費不足,就利用廢棄的材料自己造設備、搭平臺。
 
解放軍這名國寶級院士離世 曾解開錢學森“密碼”
最終,他們成功了。第一代環(huán)形激光器實驗室原理樣機,某型環(huán)形激光器實驗室樣機,一個接一個誕生。中國第一臺環(huán)形激光器工程樣機,也在1994年誕生。為了這最終的工程樣機,近60歲的高伯龍重新當起了學生,開始自學計算機編程知識。
高伯龍對科學研究的嚴肅態(tài)度和嚴謹學風,也通過他的言傳身教,深刻影響著他的弟子。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是高伯龍衡量評價他的博士生、碩士生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如今,他的諸多弟子已成為國防科技大學激光陀螺研制領域新的領軍人物和重要技術骨干。
高伯龍曾說過:“外國有的、先進的,我們要跟蹤,將來要有;但并不是說外國沒有的我們不許有。”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憑借我國科研人員的力量,獨立自主研發(fā)先進乃至尖端科技,正是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高伯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