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會將于10月12日舉行。過去一年中,重慶取得了哪些驕人的科研成果呢在利民惠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呢讓我們領著您先去領略一下其中的幾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研項目。
今天首先推出的,是由第三軍醫(yī)大西南醫(yī)院普外科主任余佩武領銜研發(fā)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臨床與基礎研究。
傳統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 腹腔鏡手術難度高
據介紹,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二位。以往胃癌手術多采用開放式手術,但傳統的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并發(fā)癥多,患者生活質量差。
近年來,以腹腔鏡為代表的微創(chuàng)手術是胃癌治療的理想方式,但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缺乏成熟的技術方法可借鑒,一直進展緩慢。因此探索并創(chuàng)建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和新方法,建立一套成熟的臨床技術規(guī)范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由第三軍醫(yī)大西南醫(yī)院普外科主任余佩武領銜研發(fā)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臨床與基礎研究項默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等資助下,在國內率先深入開展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系列研粳目前取得了重大突破,創(chuàng)建了腹腔鏡胃癌手術系列新技術,攻克了阻礙腹腔鏡胃癌手術發(fā)展的關鍵技術難題。
完成國際上單中心最大宗病例1226例
據西南醫(yī)院普外科主任余佩武介紹,這個項目率先在國內進行腹腔鏡胃癌手術系統化、規(guī)范化研粳完成迄今為止國際上單中心最大宗病例1226例;手術種類最多,復雜程度最高,并且臨床療效顯著。
余主任以新研發(fā)的腹腔鏡胃癌手術與傳統手術作比較說,傳統手術的術中出血量約為331ml,而腹腔鏡胃癌手術的術中出血量僅為139ml;傳統手術實施完至少3-5天才能下床、吃東西,10天以上才能康復,而腹腔鏡胃癌手術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床、吃東西,一周左右就可康復;傳統手術并發(fā)癥約占10.87%,而腹腔鏡胃癌手術并發(fā)癥為6.19%;在檢驗手術最終結果——生存率這一點上,傳統手術與腹腔鏡胃癌手術的5年總體生存率對比為:53.2% vs 58.4%。
“這一系列創(chuàng)新對于患者而言,恢復快、痛苦小,并且縮短了住院時間,可以節(jié)約不少醫(yī)療費用。”余主任說。
機器人做胃癌手術 可跨地區(qū)遠程操作
余主任說,以往的手術體位不固定、術者站位多變、戳孔布局混亂,嚴重影響了手術的操作效率。新技術創(chuàng)建了最適手術體位、術者位置和腹壁戳孔布局,有效解決了手術入路技術難題。
此外,新項目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機器人腹腔鏡胃癌手術,引領了胃癌腔鏡手術發(fā)展的新趨勢。
據余主任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是國際上新興的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更精細、更精準、更微創(chuàng)的優(yōu)點,但技術要求更高,他們這個科研小組在國內率先開展達芬奇機器人胃癌手術,現已完成了國內最大宗病例72例,為該項新技術在國內廣泛開展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
余主任介紹說,用機器人做胃癌手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進行遠程手術。比如說,武漢有名胃癌患者需要做手術,只要設備連接上,在重慶就可以為他做。
生活有規(guī)律定期體檢 好好保護你的胃
雖然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為廣大胃癌患者帶來了福音。但是,余佩武提醒大家,最大的福音是提早預防,定期檢查。
余主任說,胃癌早期沒什么特殊癥狀,憑感覺很難察覺到,建議大家至少每年去體檢一次,做一次胃鏡,若真有胃癌,可及早發(fā)現。根據統計表明,早期胃癌術后5年生存率為98%,而中晚期胃癌術后5年生存率僅為50%。因此,越早發(fā)現,越早治療越好。
在飲食起居方面,余主任建議大家,平時生活要有規(guī)律,按時休息、吃飯,多鍛煉,辣椒、生魚等少吃,好好保護自己的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