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北大光學專家龔旗煌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論壇2013-12-26 我要評論(0 )   

近日,新增的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著名光學專家龔旗煌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中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

     近日,新增的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著名光學專家龔旗煌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中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全國最優(yōu)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根據(j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201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全國光學青年學術論壇主席、北京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現(xiàn)代光學研究所所長龔旗煌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龔旗煌院士學習和工作經歷:

 男,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人,1964年出生,高中畢業(yè)于仙游一中。首批長江特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群體負責人?,F(xiàn)任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現(xiàn)代光學所所長、中科院—北京大學超快光科學和激光物理聯(lián)合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光學青年學術論壇主席、北京光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Chinese Optics Letters》和《量子電子學》副主編。

個人履歷

1983年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后留在本系開始研究生階段學習,

1988年中英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赴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學習,

1989年獲北京大學物理學博士,

1989-1991年在北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年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94-1995年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前沿科學研究員。

1995年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

1999年,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首批“長江特聘教授”。曾受聘為中央電視臺“激光”節(jié)目科學顧問和擔任中國北京博士后聯(lián)誼會理事長。

2012年3月任北京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部副部長。

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社會職務

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物理學、天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基金委信息學部咨詢委員會委員、信息學部和數(shù)理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兼任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基礎光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光學青年學術論壇主席,北京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兼任亞洲強激光聯(lián)絡網(wǎng)(Asian Intense Laser Network)共主席、美國光學學會國際委員會委員和英國物理學會 Fellow。擔任國際刊物Optics Letters 的Topic Editor和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的 Advisor Editor,擔任《Chinese Physics B》、《Chinese Optics Letters》、《物理學報》、《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和《量子電子學》雜志副主編、《光電子激光》、《物理》和《中國科學》等編委。

獲得榮譽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博士后獎、中國高??萍歼M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香港求是基金會青年學者獎、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科技獎、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中國光學學會饒毓泰青年基礎光學一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此外,他還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優(yōu)秀留學歸國人員”、“作出突出貢獻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 獲得者和“寶鋼教育基金會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等榮譽和稱號。

研究工作

1996年至2000年期間,負責北京大學 “211工程” 光學學科和“985工程”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任務。擔任國家攀登計劃(973)課題負責人、國家基金委“光電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和數(shù)理學部重點項目負責人。他已完成的科研項目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八六,三”材料領域和激光領域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優(yōu)秀青年教師基金和國家科委等資助的多項研究課題。年來,在飛秒科學和非線性光學新效應、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首先在國際上獨立開展三維結構π電子共軛碳簇分子--足球烯C60、C70和納米碳管系列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質,開辟了光功能材料研究的新領域;通過對氣態(tài)足球烯分子吸收光譜的研究,首次精確測定了C60和C70分子的紫外波段吸收峰、吸收截面、分子的破壞溫度和熱力學熵等參數(shù)。有關論文受到國際同行的大量引用并被日本“東京化成”公司作為產品性能標準列在其產品目錄中和被日本碳60化學專集所介紹。在有機非線性光學光子學材料的研究中,他提出并驗證了通過合成有機電荷轉移復合體體系提高分子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的新方法。引起國際同行的重視,論文也被多次引用;在聚合物光折變材料研究中,取得了報導當時響應速度最快的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并首次發(fā)現(xiàn)電致收縮效應對光折變效應的影響,6篇論文被國際權威雜志Chem. Rev.( 2004,影響因子21)發(fā)表的最新有機光折變綜述較大篇幅介紹,并將其中的三種材料列為最佳復合型光折變材料在非線性光學新效應的研究中,提出的吸收光譜中碰撞感生相干性現(xiàn)象被國際上稱為“第三類漢勒效應”。在飛秒科學研究中,他及其合作者自主建立了包括國際上為數(shù)不多的飛秒時間分辨光熒光上轉換系統(tǒng)、首套飛秒光聲瞬態(tài)光譜等多套超快光譜研究系統(tǒng),首次實驗上直接驗證了激發(fā)態(tài)光異構的BFO理論,論文得到Chem. Rev. 綜述大篇幅引用;在飛秒激光微加工研究方面,研究了飛秒激光在透明電介質中非線性傳輸和作用的新現(xiàn)象和新特點,以尋找最佳加工條件和制備規(guī)律。實現(xiàn)了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新技術,在石英玻璃等透明材料體內制備出各種微米尺度的單元器件并實現(xiàn)功能表征,為進一步實現(xiàn)微光子學器件的三維集成奠定了基礎。多年來,龔旗煌已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百余篇,被同行引用四百多次。此外,他還積極投身于教學和學生培養(yǎng)的工作中,主講<<現(xiàn)代光學>>、<<非線性光學>>、和<<激光專題>>等課程,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研究生。他們分別獲得了北京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生”、“優(yōu)秀博士論文”和“學術十杰”等榮譽和稱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wǎng)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