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中國制造業(yè)的占比在全球供應鏈中逐年上升,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如今的中國制造業(yè)依然是大而不強。
比如富士康,這是國內最大的制造業(yè)企業(yè),不過做出來的手機依然是美國設計,中國組裝。在蘋果公司的眼中,中國僅僅是最便宜的代工中心罷了。 這反映了中國制造的現狀,如果十年后,中國依然是這樣的全球制造中心,那只能說明中國制造非但沒有前進,反倒是在倒退。
比如汽車行業(yè),我們曾經幻想以市場來換取技術,可是如今呢?我們賺的就是一個辛苦錢,燃油車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我國與外國存在著很大的技術堡壘,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我們怎么可能短時間內就完成超越呢。在傳統(tǒng)的燃油車領域,中國就是一個打工人,出最多的勞動力,卻只能賺到一些辛苦錢而已,大部分的利潤拱手讓給了國外車企。
目前中國急需提升自身設備制造技術能力,以六軸工業(yè)機器人為例,工業(yè)機器人是工業(yè)制造的明珠,雖然說目前中國涌現了一批本土優(yōu)秀的工業(yè)機器人制造商,比如埃斯頓、埃夫特等等,但是在對設備穩(wěn)定性要求最高的汽車制造領域中基本看不到這些制造商的身影,目前機器人四大家族依然牢牢掌控著最核心的技術和最大的市場。
在可編程控制器方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LC,目前在汽車制造領域,至少在我所處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我們依然看不到國產的PLC品牌。不是我們不想用,而是不知道國產品牌的穩(wěn)定性,一旦使用國產品牌造成產線停線,繼而引起主機廠停線的話,那對于汽車零部件工廠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所以我們只能用已經經過汽車行業(yè)驗證的國外PLC品牌,諸如Siemens,Omron等等。
還有生產線上面大量使用的各種傳感器,比如接近開關、激光傳感器等等,大量使用的都是國外的品牌,經常使用的就有基恩士的輪廓傳感器和激光傳感器、德國BALLUFF的接近傳感器和氣缸磁開關等等。
已經過去的2020年,工業(yè)互聯網的概念被政府反復提及,靠著資本的加持,乘著5G的快車,迅速成為了新的風口。據5G產業(yè)時代數據中心(TD)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工業(yè)互聯網領域的融資事件高達近60起,刷新了2019年的紀錄。
我們自己也在工廠內部做一些自動化的改造工作,自學C# 和Python等高級語言,我們使用這些高級編程語言做出一個還看得過去的界面,與設備的PLC、機器人完成通信,當界面不斷刷新出我們想要看到的數據的時候,我們確實挺興奮的。但是冷靜下來想一想,目前界面刷新出的這些數據就類似MES系統(tǒng),作為一個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的工具,確實對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便利,比如說可以分析某個氣缸近一段時間打開夾緊的時間來判斷此氣缸是否存在卡頓。除此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個人覺得當前大部分工業(yè)互聯網相關企業(yè)其實在盈利模式上并沒有探索出較為可行的路徑,多數企業(yè)還是靠政府輸血和融資輸血。當然不能否認工業(yè)互聯網的巨大潛力,未來的世界肯定要物物相連。但是希望大家的眼光可以向下看看,不要總是盯住上面的互聯網,底層的設備如果都是國外的那么怎么可以稱之為中國創(chuàng)造呢?將來有一天不是還要被卡脖子嗎?
將來有一天在制造業(yè)的工廠里面如果都是國產的機器人的工作,國產的PLC在運行,我想那個時候才是中國制造業(yè)真正強大了。中國制造2025還要繼續(xù)前行,國家尚未強大,我輩仍需努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