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顯示
“AI+激光/OLED電視” 賦能彩電行業(yè)未來
星之球科技 來源:智電網2018-11-14 我要評論(0 )
人工智能為中國彩電行業(yè)插上了新翅膀。目前來看,我國是全球AI技術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早在2017年7月,國務院便發(fā)布了《新一代
人工智能為中國彩電行業(yè)插上了新翅膀。
目前來看,我國是全球AI技術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早在2017年7月,國務院便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推進AI進程。今年,人工智能更加深入彩電行業(yè),與主流顯示技術搭配組成“最佳拍檔”,觸發(fā)中國彩電業(yè)一系列全新變革。
電視顯示技術中,OLED、激光電視及量子點呼聲最高,各大陣營之間的對立和分化趨勢也愈發(fā)凸顯。特別在今年,中國彩電市場上,以創(chuàng)維為代表的OLED軍團與以海信為首的激光電視軍團競爭慘烈,二者間的火藥味兒十分濃厚,新品不斷。
在二者的殊死較量下,OLED和激光電視的零售規(guī)模也呈現高速增長。來自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OLED電視規(guī)模同比增長110.3%,激光電視規(guī)模同比增長241.5%。同樣地,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電視市場份額為45.8%,較去年同期增長28%。
OLED、激光電視及AI人工智能電視均實現了高速增長,在主流彩電廠商的帶動下,這三項技術間產生了某種“化學作用”,“AI+顯示技術”的最新潮流搭配,成就了彩電產品高端升級的主基調。
AI+激光電視=智能超大屏幕
源于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近年來,激光電視發(fā)展迅猛,在投影行業(yè)的比重越來越高。相比傳統(tǒng)液晶電視或OLED電視,激光電視打破了屏幕尺寸帶來的壁壘,讓消費者能夠以更實在的價格享受更大尺寸的屏幕。它占用空間小,貼著墻放置,所需要的空間基本上就是一面墻的大小。同時激光電視柔和的反射光線也有利于保護視力。
基于激光電視的天生優(yōu)勢,有數據預測,2018年激光電視銷量將同比增加100%+,激光電視已經成為當前各大電視廠商爭相布局的重要產品線。另在電視智能方面,AI技術滲透進激光電視中,為激光電視的發(fā)展增光添彩,搭載AI的激光電視成了電視的新出路,更智能、更大屏的產品體驗,為用戶帶去了前所未有的觀影享受。
在激光電視領域,海信無疑是激光電視陣營的掌舵者。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海信品牌激光電視的銷量同比增幅高達591.45%,刷新銷量紀錄。不僅如此,此前海信80英寸激光電視一度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8月份海信激光電視更占據中國80英寸及以上市場中64.37%的份額,火爆程度不可小覷。
在大屏和護眼這兩項最具賣點的功能之外,海信激光電視更著重強調AI。通過搭載海信AI操作系統(tǒng),海信激光電視可以自動識別分析電視屏幕中正在播出的畫面,實現多場面的智能自行切換,并根據節(jié)目類型匹配最佳的視聽方案等。
除海信之外,互聯網品牌暴風也是激光電視領域的追風者,雖在整體市場份額上不及海信,但暴風的激光電視在業(yè)內也算“座上賓”,尤其是其今年5月發(fā)布的暴風激光電視M1,為中國家庭帶來了更強沉浸感的家庭影院式體驗。
特別強調,暴風激光電視M1同樣內置了人工智能技術,讓激光電視使用起來更加智能便捷。不僅能根據個人喜好和聲紋識別推薦更多相關類型的影片,還能結合用戶行為大數據,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
AI+激光電視的組合,讓用戶享受到了大屏智能觀影享受,也讓彩電企業(yè)找到了產品升級的鑰匙,為整個彩電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AI+OLED電視=智能超高畫質
如果說搭載AI技術的激光電視來勢洶洶,那配備AI技術的OLED電視可謂早已搶先了風頭。相較激光電視陣營海信的一家獨大,OLED以其自發(fā)光等先天優(yōu)勢更深受多數彩電企業(yè)的青睞,創(chuàng)維、康佳、LG等主流彩企都堅定站隊OLED。就連深度布局激光電視的海信也宣布,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OLED電視產品。
而且,中國OLED時代也將開啟。全球首家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廠商LG Display近期發(fā)布OLED中國市場戰(zhàn)略,宣布LG Display將攜手中國上下游合作伙伴,進一步構建中國OLED生態(tài)系統(tǒng),為消費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電視體驗。同時,LG Display還在中國廣州投建OLED工廠總投資額460億元,預計將在2019年7月進行生產,并以明年下半年量產為目標。屆時,OLED電視面板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OLED電視市場規(guī)模將進一步擴大。
近兩年,OLED電視產品層出不窮,今年搭載AI技術的OLED電視甚囂塵上,以創(chuàng)維、康佳為代表的中國主流傳統(tǒng)彩企更是AI+OLED組合的擁護者??导?月份發(fā)布的V1和R2兩款OLED電視新品,不僅畫質優(yōu)秀,更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也上了一個臺階。
其采用全生態(tài)人工智能語音系統(tǒng),不僅實現語音控制電視、AI互動等必備技能,更能控制智能家居。人工智能語音覆蓋衣食住行36個生活場景,大眾可通過電視語音體驗點外賣、查天氣、問股票、訂電影票、查地圖、訂花等服務,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全生態(tài)智能生活。真正讓用戶在體驗超高清畫質的同時,感受到人工智能帶給人們生活的變化。
除了康佳,創(chuàng)維電視也表現突出,其本就在OLED顯示領域遙遙領先,更不斷自主研發(fā)AI芯片科技,為OLED電視發(fā)展保駕護航。2013年至今,創(chuàng)維已經研發(fā)生產了11代OLED產品,今年新推出的MAX TV OLED系列電視中,旗艦版S9A與尊享版W80均搭載創(chuàng)維斥資600萬美金自主研發(fā)的變色龍AI芯片,是行業(yè)內最先搭載了雙芯片的OLED電視。
特別強調,創(chuàng)維變色龍AI芯片能使OLED產品在天生具備像素控光的超強畫質基礎上,讓畫質達到全方面的提升。另外“全時AI”無疑也是今年創(chuàng)維的技術重頭戲。創(chuàng)維全時AI技術打破傳統(tǒng)AI的先開機再操作模式,實現了隨時喚醒、有求必應,被業(yè)內總結為“全時喚醒、秒變音箱、智能響應”。
總之,AI+OLED,不僅讓畫質更超清,還能讓用戶享受到人工智能電視所帶來的智慧交互體驗,這是當前幾乎所有主張OLED顯示技術的企業(yè)都在進行的一條產品路線。
“AI+顯示技術”,賦能彩電業(yè)未來
人工智能技術與顯示技術之間的自由搭配,使得彩電產品技術能力更加雄厚,技術內容更加的豐富。事實上,在當前不佳的市場態(tài)勢和消費升級的雙重背景下,“AI+顯示技術”還賦能彩電業(yè)發(fā)展,為彩電業(yè)的未來開辟新路。
據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guī)模為2260萬臺,同比增長3.6%,零售額規(guī)模為725億元,同比下降2.0%。另一家調研機構中怡康數據也反映,2018年上半年彩電零售額規(guī)模為711億元,同比下降5.9%。
更悲慘的是,號稱未來市場風向標和晴雨表的十一黃金周也沒能為彩電市場帶來提振效果。奧維云網(AVC)發(fā)布的《2018中國彩電市場“十一”促銷總結報告》顯示,2018年“十一”促銷期彩電三周累計零售量僅有360萬臺,同比下降8.4%,零售額121億元,同比下降22.1%,雙雙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中國彩電市場仍囿于低迷發(fā)展中難以自拔。
與此同時,中國彩電消費市場正在呈現消費升級的發(fā)展趨勢。奧維云網(AVC)監(jiān)測的TOP10暢銷機型中,千元機的機型數量在減少,從每尺寸價格來看,在2018年有明顯的上升。
此外相關數據同樣顯示,2018年消費者信心指數在逐漸攀高,消費觀念也逐漸從購買產品轉移到享受服務,消費目的從滿足日常需求轉移到改善生活品質。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彩電時,價格不再是第一考慮要素,側重的是生活品質的提升。
一方是行業(yè)不佳的銷售現狀,另一方則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產品升級需求,彩電行業(yè)正面臨左右夾擊。而“AI+顯示技術”的彩電產品方可很好地解決當前彩電業(yè)所遭遇的問題。
首先,中國消費者對大屏電視需求正在日益增長,中國電視的平均尺寸遠大于北美和西歐,激光電視在大屏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未來激光電視在尺寸、顯示、應用場景等方面將繼續(xù)升級,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大屏的需求。搭載AI技術的激光電視更能深層滿足用戶大屏、智能的雙項要求,是高端消費的重要出路之一。
其次,中國消費者不僅對大屏電視有好感,更對超清畫質有著更高要求,OLED無疑是帶來完美畫質的最佳選手。憑借無需背光源、可以自發(fā)光、可視角度更大、色彩更豐富、節(jié)能顯著、可柔性彎曲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OLED被業(yè)內認定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其搭載AI技術,可謂是強強聯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對于高端彩電的需求。
彩電產品的不斷升級也能進一步刺激消費市場,進而提升彩電企業(yè)的議價能力,擴大利潤上升空間。可以說,“AI+顯示技術”的全新選擇,對企業(yè)自身、對市場現狀改變、對用戶需求滿足,以及對未來行業(yè)發(fā)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 條相關評論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