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
激光加工的“新與快”
翱翔的雄鷹,展翅的蝴蝶,在力星激光的陳列室里,眾多擺件栩栩如生,泛著金屬特有的質感……“這些全是激光雕刻出來的,激光不愧為‘最鋒利的刀’。”力星激光副總經理尹德生指著一個雕刻有復雜花紋、造型奇特的兵刃解釋說,像這種工藝,傳統(tǒng)的技術只能由鉅刀、錘子一點點打造出來,費時費力。所琢出來的產品也只是有棱角的R型產品,而通過力星激光雕刻出來的產品,其精密度高達0.1mm,且接口間可以實現(xiàn)無縫對接。
這不是單純的炫技,背后潛藏著行業(yè)大趨勢和客戶的實際需求。尹德生解釋說,中國改革開放多年,消費者審美需求日漸提升,消費心理追求個性化,都迫使產品實現(xiàn)更新、更復雜的加工,例如異形、鏤空等等,另外產品質量也要求加工精度提高,這些傳統(tǒng)機械加工難以滿足,只能用激光實現(xiàn)。
乘著這個潮流,力星激光的產品發(fā)展到涵蓋激光雕刻、激光切割、激光打標、激光焊接等6大系列30多款機型,廣泛應用于紡織服裝、工業(yè)面料、皮革制鞋、玩具禮品、印刷包裝、電子和家具等行業(yè)。“絕大多數(shù)制造行業(yè)都可以實現(xiàn)激光加工,一眨眼就冒出個激光加工。”尹德生如此形容。
激光加工技術另一大優(yōu)勢就是快,傳統(tǒng)開模十天半個月才能干完的,激光機械三天就能實現(xiàn),這尤其合適當今小批量、高頻次的訂單需求。“只需要在電腦上用軟件設計一下,就立馬切或者雕出來,完全滿足現(xiàn)在商戰(zhàn)中短平快的打法。”力星這家企業(yè)的發(fā)展速度,也猶如激光技術一樣迅猛。
試水自動化生產線
為了打開銷路,近年來力星激光參加了不少國內外大型展會。盡管激光設備只是此次“智博會”眾多展品里的細分領域,但力星表示“家門口展會必不會缺席”,并將展出用于金屬切割的管板一體機、配備有機器人的多工位焊接機等主打產品。
其中,板管一體機融合了切管、切板材兩種功能,這種單體機比傳統(tǒng)的板材機加上切管機,在價格上就便宜了近一半,非常貼合中國市場,尤其是深受一些中小企業(yè)喜愛。“國外大企業(yè)都是只切板材或者只切管材,但中國一些企業(yè)可能兩種需求都有,得換著用,但上兩種設備又比較貴,所以我們這種產品剛好抓住了他們的痛點。” 尹德生稱。
另一款機器人一體焊接機,則能同時處理三個工位的焊接工藝,而以往則是一個工位都需要三個人才能完成,譬如需要人工實現(xiàn)上下料。不過,尹德生表示,這其實還只是半自動化。這些機器都留了單機接口,未來可以朝著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步步深入,最終實現(xiàn)無人工廠。
盡管德國工業(yè)4.0、中國制造2025計劃被外界炒得火熱,但對力星來說,這都得一步一個腳印地細致工作。作為新生后輩,該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在關注智能化技術,相關成果也從去年開始應用。例如,該公司近期給客戶裝配的一套有工業(yè)機器人、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備,價格相比國外同類生產線便宜了三分之一,性能也受到客戶好評。
“激光設備很多廠都能做,但與之配套的自動化生產線,就比較困難了,難點在于能否把握客戶需求,實現(xiàn)個性化定制。當然還有技術門檻和成本門檻,目前還只有大企業(yè)能接受,例如一套自動化激光加工系統(tǒng),起步就是2000萬元。因此,這種高附加值的生產線也是未來我們看好的發(fā)展方向。”尹德生表示。
智造經驗談:
選對技術路徑與否決定企業(yè)生死
近年來,激光加工技術發(fā)展可謂一日千里,產品也更新?lián)Q代頻繁。由于不能自主生產作為核心零部件的激光器,因此選對激光技術路徑對力星這樣的應用型企業(yè)就至關重要。這一點上,力星激光吃過虧,也有驕傲之舉。
力星激光副總經理劉小冬介紹,在2010年公司成立前后,該公司曾經引進技術生產一種二氧化碳激光產品,結果沒想到技術不成熟而被客戶投訴,100多萬元的機器只能退回,至今仍停留在倉庫里。怎么辦?當時,國內還流行另一種半導體激光技術。不過,在一番廣泛調研后,該技術也被力星否決。因為包括德國知名公司在內的不少國外廠商都認為半導體激光器光電轉化效率太低,即將被淘汰。
于是,力星干脆等了三年,直到另一種備受看好的光纖激光器的產品價格逐步降下來,技術穩(wěn)定后,立即上馬這一產品。到2015年,光纖激光金屬切割機等產品一問世,當年就實現(xiàn)了4000多萬元的銷售額,今年預計將達到1.6億元的規(guī)模。而不少國內走半導體技術路線的公司則舉步維艱。“所以說,選對技術路徑非常重要,要多方溝通、求證、研判,新技術時機也很重要,不早不晚。”劉小冬稱。
文章來源:東莞時間網